深度訪談 | 楊保軍: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8-23
- 訪問量:
深度訪談 | 楊保軍: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概要描述】從山水成都的猛追灣、音樂坊到寬窄巷子,從上海市的黃浦江兩岸更新到“一網統管”信息大系統,從秦嶺水系溯源到西安變遷影響,從永新古城復興的營造六法到南京小西湖居住區風貌保護,從徐州礦坑到南京湯山生態修復,以大量經典案例,全面詮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既要提質增效,開創未來,又要留住根脈,記住鄉愁。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8-23 11:35
- 訪問量:
日前,在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領導干部視頻遠程教育培訓中,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以“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題授課,闡釋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意義。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準確研判我國城市發展新形勢,對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了貫徹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有必要深刻理解城市更新行動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城市更新行動的豐富內涵。
楊保軍總經濟師在講課中,引經據典,并結合各地大量鮮活案例闡述了城市更新的內涵、外延以及成功經驗,對于指導各地全面貫徹落實城市更新行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針對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相關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雜志社社長文林峰對楊保軍總經濟師進行了專訪。
文林峰
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首先請您向廣大讀者介紹一下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背景。
楊保軍
去年6月,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籌備之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向黨中央呈交了一份報告,題目是《關于“十四五”時期將“城市提質增效”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建議》(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返膬热莅▋刹糠郑阂皇菍嵤┻@一戰略的重要意義,二是重要舉措。
重要意義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我國已經從以農業人口為主轉變為以城市人口為主,城市發展進入提質增效的重要時期。
我國城市化水平已經超過60%,進入城市化進程的中后期,意味著我國進入了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時代,我國的社會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和治理體系都在發生重大變化。從國際經驗和城市發展規律看,這一時期也是社會各種矛盾和問題集中在城市突顯的時期。我們不僅要持續解決城市化過程中帶來的問題,還要注重解決城市發展本身累積和新生的問題。因此,從外延快速擴張轉向內涵提質增效,是尊重規律的必然選擇。
二、城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也是擴大內需的主戰場
我國城鎮GDP占比超過90%以上,城市還是創新的源泉,集聚著豐富的創新資源。創新的活力要激發,潛在的消費需求要激活。
三、推動解決城市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短板,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舉措
過去,經濟高速增長,城鎮化快速推進,城市發展追求速度規模,導致城市的整體性、系統性、宜居性、包容性不足,人居環境質量不高,大城市病不輕,短板弱項也不少。通過實施城市更新戰略,能更好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四、對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過去的城市開發建設方式過度依賴房地產,這種路徑依賴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該戰略的關鍵,是推動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將建設重點由房地產主導的增量建設,逐步轉向存量的更新提質。同時,圍繞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深化改革,形成一套與大規模存量提質改造相適應的金融、財稅、土地等政策體系,促進要素資源更多流向城市提質增效項目,促進資本、土地等各類要素資源根據市場規律和國家發展需求進行優化再配置,從源頭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五、有效銜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形成完整的國家空間發展戰略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著力提升各層面區域戰略的聯動性和全局性,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和整體性。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樣,在區域和鄉村層面都有了國家戰略指引。實施城市更新戰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既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又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引擎,從區域、城市、鄉村三個層面,構建起完整的國家空間發展戰略體系。
這個戰略體系的構建對促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因為當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存在部門分割、管理碎片化的弊端,導致城市的整體性、系統性不足,發展質量不高。要破解這一困局,就需要在國家空間發展戰略體系中增加關于城市發展的戰略,整體謀劃、統籌安排城市工作,統籌城市發展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和效益。
文林峰
《報告》中的有關內容如何體現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
楊保軍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這份報告,作出重要批示:一是將報告的核心內容吸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文件中;二是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予以體現。在形成文件過程中,對內容作了系統梳理和提煉,對該戰略的名稱作了進一步推敲,后來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文件中,將這一戰略命名為“城市更新行動”。
相關內容放在第八部分“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主要內容有: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強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風險防控。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按照慣例,城鎮化、區域、城市等內容被放在同一篇章中論述。實際上,城鎮化戰略并不等同于城市發展戰略,城市化戰略主要解決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過程中的問題,而城市發展戰略主要解決城市自身發展的問題。為此,我們不能把城市更新行動當作一項具體工作來對待,更不能將其誤讀成“拆掉老城建新城”,而應該從戰略高度來認識,才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做得正確。要站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來思考問題、推進工作。小處著手,但要大處著眼。正如古人所言: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文林峰
請您講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楊保軍
《建議》發布后,王蒙徽部長專門撰文對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作了解讀。我們可以結合一些案例來加深理解。
一是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家發展目標、價值取向、市場需求、百姓訴求、評價標準、游戲規則都在發生變化。城市建設必須主動適應這些變化。
從解決“有沒有”到解決“好不好”——讓城市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空間載體??磫栴}的維度發生了變化,一是時間維度,城市建設要經得起歷史檢驗,不留歷史遺憾;從生命周期看,農業是一季最多一年,莊稼收成好壞一年之內必見分曉;工業是10年最多20年,就會因為技術迭代,淘汰升級;建筑業是50年甚至100年壽命,所以建筑設計要遵循科學、技術、藝術規律,打造經典傳世之作,不能盲目跟風、追趕時髦。凡是經典的,必然是經久不衰的。比如交響樂曲、唐詩宋詞,一直代代相傳;至于城市,則是千年大計!二是領域維度,城市建設從助力經濟發展,擴展到社會、生態、文化、藝術、美學等領域。習總書記在視察清華大學時說:“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
生存階段追求立足謀生,斗室可以容身;發展階段,追求美好生活,一房才能安家;將來我們還要進入人的全面發展階段,不斷豐富人的精神生命,向往詩意棲居、營建精神家園。
二是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后,擴大內需戰略更為急迫。成都猛追灣是一個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猛追灣原來是一個衰退的濱河老街區,一條交通道路阻隔了街區的親水性,實施城市更新后,現在成了成都著名、全國聞名的活力休閑區。它融入了藝術、科技、文創等元素,充滿了成都市井味道,極具時尚感和生機活力,成為網紅打卡地、消費熱點區。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完善城市功能、植入現代產業、培育新型業態、營造消費場景、創造美好生活是成都的經驗。
具體做法主要有:
一是在上位舊城更新理念指引下,以運營商為主導,策劃、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集成推進;
二是政府主導:區政府重資產(利用既有閑置房屋+收儲部分舊房+租賃部分房屋),剩下的引導居民自己改造。開行金融支持,長期、低息放貸。
三是萬科輕資產(運營+物業管理),物業管理服務范圍是整個街區,運營范圍只是政府的資產。萬科轉型較早,培養出一批運營人才,這可能是房地產企業的鳳凰涅槃之路,由開發商轉型為運營服務商。
四是居民在物業管理規則下自主改造,共同經營好商業環境。
成都音樂坊是另一個成功案例。很多城市都在搞大型文化設施建設,但這些設施的選址很關鍵,往往決定后期的使用維護管理,影響著項目的成敗。很多大型文化設施利用率不高,就是因為與周邊社區拉開了距離,脫離了居民生活需要,無法產生日常生活的積極互動。成都決定建設一座音樂廳,先打聽哪個城市的建得好,聽說天津大劇院有名,就去天津考察,將設計團隊(包括建筑、舞臺、照明、聲學設計)請來(建筑設計是德國GMP建筑事務所)。但成都音樂廳的選址貼近音樂學院,音樂學院就是音樂的沃土,左右兩側不遠還有四川大學的華西校區和望江校區,高校有大量音樂愛好者,好比音樂氣候,音樂廳好比一顆種子,播種在肥沃的土壤里,有適宜的氣候,很快就會生根、發芽、結果。這就是由音樂廳這一觸媒引起的城市更新,并逐漸使整個街區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音樂坊的故事。
三是推動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
過去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本質是以土地增值為核心、以融資開發為手段、以商品住房消費為支撐,形成高投資、高周轉、高回報的閉環。存量更新時代不能沿用這種模式,要探索以價值提升、資產增值為核心,以盤活資源、升級業態為手段,以城市運營、增值服務為支撐的新模式,倒逼經濟發展轉型。我們決不能將房地產主導的開發建設方式移植到城市更新中,不能在城市更新行動中搞大拆大建。
四是推動解決城市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短板、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舉措
武漢城市內澇治理,是解決突出問題的案例,成效顯著。上海黃浦江兩岸更新品質提升案例,始終圍繞公共空間做好“貫通、開放、活力、人文”八字文章,全市齊心協力把黃浦江兩岸建設成為服務于市民健身休閑、觀光旅游的公共空間和生活岸線,用實例詮釋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貫通、開放、活力、人文”是將黃浦江兩岸打造成世界級濱水區的關鍵詞。
文林峰
請您談談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目標、任務和主要舉措。
楊保軍
城市更新行動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斷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競爭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
先說說第一項重點任務——完善城市化戰略,優化城市布局結構。
我國的基本國情(巨大的規模體量、緊張的人地關系、顯著的區域差異、特有的二元結構、悠久的農業文明、壓縮的發展進程)決定了必須走中國特色城市化道路。要做到6個堅持:堅持制度優勢,促進共同富裕;堅持以人為本,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綠色低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堅持城鄉統籌,建立城市、縣城、鄉村協調發展新格局;堅持因地制宜,促進城鄉差異化均衡發展;堅持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城市化進程中保護、傳承、弘揚、發展好中國文化。
主要舉措是完善以城市為主體的傳統城市化。
一、建立健全國家城市體系,構建世界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地區中心城市三個層級的城市體系,明確不同層級城市戰略定位和核心功能。
第一層級,重點是一線城市,目標定位是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的關鍵因素是“三個力”的強大,即經濟的組織力、發展的創新力、文化的影響力。所以要提升對全球人才、資本、創新等資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提高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第二層級重點為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要落實國家戰略,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合,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培育多個中心城市。
第三層級為地級市,充分發揮引領、輻射、集散功能,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長三角城市群尺度
大灣區城市群尺度
都市圈尺度
都市圈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特征
二、完善國家城市與城市群戰略性布局。加快打造棋盤式“三縱三橫”發展帶,促進國土空間均衡開發。構建“點、線、面”整體均衡、以我為主、攻守兼備的國土空間發展布局。
該構想的特點是:與國家自然地理格局相適應,與國家總體安全戰略相呼應,與國家交通運輸通道相契合;并重點加強沿邊戰略支點城市,強化海洋安全和權益保護??傮w而言,是要統籌安全與發展,促進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城市群尺度,要推動城市從“萬馬奔騰”走向分工協作。都市圈尺度,要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生態保護修復協同化。我國大城市內外圈層人口落差大,中心過密,外圍過疏。通過疏解、重組,形成多中心、網絡化、均衡協同格局。
軌道交通網絡化是當務之急,建設運營機制亟待創新。國際上都市圈城軌與市郊鐵路運營里程之比為1:3,我國為1:0.25,市郊鐵路無法實現公交化運營,軌交廊道與沿線發展缺乏協同。成都市與鐵路總公司合作,利用原有鐵路線路開通城際軌道,合作共贏,實現公交化運營。城市節省了軌道建設費用(2~3億元/km)、補貼運營費用(2500萬元/年)。
對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提高治理水平。首先,合理控制規模。推動組團式發展,建設連續貫通的生態廊道,轉變攤大餅模式;管控人口密度和建筑高度。其次,優化功能布局。推進功能融合,完善公共服務,提高完整社區覆蓋率。再次,完善交通系統。保證快速干線、生活性集散、綠色慢行三個系統及其順暢銜接;控制路網密度;建立步行與自行車網絡。最后,保護歷史文化,塑造城市風貌。增強安全韌性,推動綠色建造,提升治理水平。
文林峰
在城市更新行動中,有一項重要內容是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市化,請您談談這方面要做的主要工作。
楊保軍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市化是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舉措。
縣,是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基本單元,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陣地??h城,則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自古郡縣就有保安全、惠民生、實政權、興教化四大功能)。推動縣城提質增效,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能更好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就地城市化(70%返鄉農民工定居縣城)。
以縣域為單元統籌城鄉發展
縣城建設要把握幾個要點:縣城提升工程(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形成適應縣城特點的發展路徑和開發建設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彰顯特色。
縣域統籌要把握幾個要點: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體系;統籌縣城、中心鎮、行政村三級服務體系。統籌政府、社會、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5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作為縣城營建法則,引導和約束縣城建設,包含十方面內容:(1)嚴守安全底線;(2)控制密度強度;(3)限制居住建筑高度;(4)建設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5)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6)建設綠色節約型基礎設施;(7)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8)建設綠色低碳交通系統;(9)營造人性化公共環境;(10)推行以街區為單元的統籌建設方式。
文林峰
請您介紹一下縣城更新方面的經典案例,如您經常提到的江西永新古城。
楊保軍
江西吉安的永新古城,由于逐漸衰落蕭條,古城基本人去樓空,人們大多熱衷于新區開發。在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進程中,能否通過古城更新,提升古城的魅力、活力和競爭力,更好助力新型城鎮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城市同樣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顯著一個城市的特色風貌。要結合自己的歷史傳承、區域文化、時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
永新古城的更新思路是:挖掘繼承傳統營城智慧,重塑永新城市文化精神,以文化為引領,實現古城復興。通過系統謀劃、分步實施、政府統籌、團隊合作、一體化運作、共同締造,取得了積極成效。永新有1800多年的建縣史,經過研究,更新團隊總結了永新古城營城六法:因山為屏、理水塑城、依勢筑城、修文榮城、聚市興城、地標識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古城更新的4個策略:山水格局融入;空間網絡修補;特色風貌重現;功能活力提升。一期工程實施后,古城恢復了生機活力,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人們對城市魅力的感知正在轉向,從關注傳統意義的景區景點到關注由藝術家、設計師或文化商業品牌所營造的高顏值、有獨特地域文化內涵、展現當下鮮活生活場景的都市型品質空間,如特色風情街、美食街等。這種現象折射的,是新時代人們對城市空間的新型需求,包括對美和藝術的追求、對空間背后鮮活文化的情感共鳴、對個性化元素的新鮮感追捧、對深度參與和互動的體驗性需求。美感——可拍可見性;情感——共鳴性;新鮮感——獨特個性;參與感——即得的互動性。
永新古城一被激活,各種潛在資源、積極因素也不斷涌現。如書法、繪畫、攝影、音樂、文學、手工藝、歌舞、花藝、飲食、茶藝、文創等各類地方人才涌現出來,紛紛參與到古城更新行動中,為家鄉的復興貢獻力量,一些年輕人也加入到返鄉創業隊伍中。古城居民也積極要求自我出資、在政府引導下參與更新改造。
文林峰
請您結合一些優秀范例談談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的重點任務。
楊保軍
在城市更新行動中,第二項任務是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
為什么要實施城市生態修復?首先要認識到城市是由自然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系統、社會經濟系統耦合而成的復雜有機體。這三套系統相互支持、相互支撐,任何一個系統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體效應的發揮,不可偏廢。其次要認識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把握其規律。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了廣泛的產品和服務,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生命支持系統,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基。
山水林田湖草是有機生命體。習近平總書記說:“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山為水宗,山青才能水秀;人地相諧,才有人杰地靈互促。正如白居易懷念孟浩然的詩句:“楚山碧巖巖,漢水碧湯湯。秀氣結成象,孟氏之文章。”意思是襄陽的自然山水浸潤滋養,成就了孟浩然的山水詩章。
秦嶺是西安的生態根脈,漢唐時期秦嶺是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水源涵養功能健全,所以秦嶺72峪水脈豐沛,形成了“八水繞長安”的勝景。開元盛世時期,長安108坊之中有35個水坊,稱得上是一座“水城”。杜甫在《麗人行》中描寫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就是當時春日尋芳曲江游的場景。后來因為過度砍伐林木,原始森林逐漸被毀,水源涵養功能喪失,生態系統退化,水脈枯萎,河道干涸,嚴重影響了城市發展。到1990年代初,西安被有些作家稱為“廢都”,水荒十分嚴重。
秦嶺與西安的演變歷史帶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在2500年前,老子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早有過警示,他在《道德經》中寫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這里的“一”,指的就是“道”,是宇宙萬物衍生的根本規律。循道而行,就是“德”。不遵循“道”,也就是不遵循規律,就是失“德”,后果將會這樣:“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正是基于科學的認知和歷史的鏡鑒,在雄安新區規劃研究時,王蒙徽部長提出了“太行山區植樹,華北平原理水”的建議,以期為千年大計奠定永續的生態根基。
所以,生態修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安全健康是萬世之基。從實踐看,各地開展生態修復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徐州的礦坑生態修復尤為突出。采礦與修復利用、變廢為寶古已有之。如紹興東湖,采石礦坑修復為風景名勝。值得一提的是,古人采礦時,偶爾還會匠心獨運,給后人留下寶貴遺產。如柯橋的“云骨”,是隋唐以來采石而成的一大奇觀。形態也美,名字也佳。古人認為“云觸石而生”,所以有“石為云根”之說,將石與云聯系在一起。賈島有詩云“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其形如云之縹緲柔美,其質如骨之堅實剛硬。云骨這一命名,極富巧喻神思,集剛柔、虛實于一體。古人說:世間本無廢物,“非是不堪為器用,只因匠者未留心”。除了蘇堤,這又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樣本。
南京湯山,百年采石燒制水泥留下創痕,通過生態修復,融合園博園盛會,實現了華麗轉身。公園、樂園、花園、家園四園融合,打造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成為中國園林傳承創新的精品力作。
成都結合實際,探索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堅持以自然為美,生態優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使城市內部水系綠地與城市外圍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態網絡,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形態格局,取得良好成效。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城市的預期就是整個城市都是一個大公園,老百姓走出來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園一樣。”這是從人的生活體感出來指導城市建設。成都著眼“山水城”理想格局,謀劃城市公園系統建設,分層次,按類型,力求空間均衡,服務完善。
好的城市是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自然生態系統既是城市命脈所在,也因城市人文活動而更顯鮮活——景物因人成勝概。正如辛棄疾詞句所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城市的盲目擴張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較大破壞,生態系統的退化又反制城市的健康發展,形成惡性循環。自然山水環境與城市的關系重歸和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自然山水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是城市文化的載體,是城市集體記憶的印跡,也是城市風貌的底色。“郡邑城市時有變更,山川形勢終古不易”。所以,王蒙徽部長一再強調,城市建設要尊重自然山水,保護生態環境,構筑山水城理想空間格局,讓城市布局得體合宜,城市開發強度與承載力相適應,城市形態與山川形勢相得益彰。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標定了成都的自然地理區位和歷史文化方位。杜甫有一首家喻戶曉的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讓人體會到美景天成、巧于因借的設計匠心,也能遙想出“把盞西窗下,悠然見雪山”的場景。生活居然可以充滿詩情畫意!古人對近水遠山情有獨鐘,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滄浪亭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即是寫照。晏殊也寫過:“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唐朝科舉考試還曾出過“終南望余雪”的詩作題目。
杜甫另一首詩寫的是小場景,鄰家庭院綠化,但透出大生態:“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與秦觀描寫的村莊“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異曲同工。
文林峰
謝謝您詩情畫意的介紹,讓我們體會到了山水城家園的美好。另外,在城市更新行動中,還提到了要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請您結合一些優秀案例再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指示精神和具體要求。
楊保軍
第三項重點任務是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
有人說,歐洲城市由歷史累積而成,中國城市因開發拆遷而生。這話雖然刻薄,但也批評到要害。城市更新決不能搞大拆大建,而應該遵循“留、改、拆”的原則。此刻,我們有必要重新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這個問題的重要論述精神,以免在工作中走偏。
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每一個建筑都在穿行的歲月里留下滄桑的故事。城市特色風貌是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內質的有機統一,是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社會因素、居民生產生活方式等長期積淀形成的城市文化特征,決定著城市的品位。”
“我們要借鑒國外城市建設有益經驗,但不能丟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F在,許多不當開發和建設行為對城市文化造成了損害。在我國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一些地方不重視城市特色風貌塑造工作,對文化傳承理念的理解不夠正確,存在著僅從短期政績出發盲目造景偏向,導致城市風貌亂象橫生、缺乏特色。”
“我們講要堅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掛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上。歷史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我們一定要完整交給后人。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古人講‘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文明延綿至今,正是因為有這種根的意識?,F在,很多建設行為表現出對歷史文化的無知和輕蔑,做了不少割斷歷史文脈的蠢事。”
“記得住鄉愁,就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中華文明基因。要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包括文物古跡,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街區、歷史建筑、工業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搞‘拆真古跡、建假古董’那樣的蠢事。既要保護古代建筑,也要保護近代建筑;既要保護單體建筑,也要保護街區街巷、城鎮格局;既要保護精品建筑,也要保護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
部黨組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開展了“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體系”研究。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若干意見》,即將頒布。
成都寬窄巷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活化的更新案例。李克強總理曾經夜訪寬窄巷,與當地居民親切交談,跟大家聊起《五绔歌》的典故,這是紀念后漢蜀郡太守廉范的歌謠。
當時,蜀郡人勤勞,夜間點燈勞作,織布、擺攤,偶爾引發火災。前任太守為了安全,禁止晚上點燈(懶政),百姓多有怨言。廉范到任后,經過調查(百姓偷偷用布蒙著燈勞作,火災不減反增),立刻廢除了這條法令,允許大家晚上點燈勞作、做生意,不過同時要求每個小店旁邊必須建一個蓄水池,一旦著火可以及時撲滅。沒過幾年,成都就傳唱起這首歌謠:“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绔。”意思是以前不讓做生意的時候,連一件短袖衫都買不起,現在有了這條“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政策,大家都可以買得起五條褲子了。隨即,李克強總理轉身對隨行的地方負責人說“巷子可以窄,造福百姓的思路一定要寬”。黨中央一直心系民生,城市更新中也有“放管服”的問題。
寬窄巷在保護更新中保持了肌理不變、尺度不變、質感不變,進而保護了原有豐富形態,延續了市井生活氣息。并探索了“三位一體”的運營模式,政府經營環境,企業經營市場,民眾經營文化。采用“只租不售”的招商模式,管理與經營相分離,促使業態持續優化與升級,提升了活力與魅力,平日游客三五萬,節假日達十萬,成為成都的一張城市名片。
南京小西湖是居住類歷史風貌區的更新案例。政府、企業、社會、居民、學者聯合起來,共同締造(共商、共建、共享、共贏)。以院落和單棟建筑為單位,采取“公房騰退、私房收購或租賃騰遷、廠企房搬遷”的方式,降低片區人口密度,釋放建筑空間,改善生活環境,激發片區活力。更新中保留原有建筑格局和傳統街巷肌理,盡量留存歷史記憶。有位住戶將自家院落開放,與游人共享,并覺得此舉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交往方式,心情比以前舒暢多了。這就是王蒙徽部長一直倡導的“共同締造”的社會意義,它可以增強社區居民互信、互助、互愛,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文林峰
針對居住社區建設,文件有哪些新要求?
楊保軍
第四項重點任務是加強居住社區建設。
居住社區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要以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為目標,把居住社區建設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求的完整單元。提升居住社區建設質量、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目前居住社區存在主要問題有:規模不合理;設施不完善;公共活動空間不足;物業管理覆蓋面不高(全國設區市53.2萬個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僅覆蓋48%);管理機制不健全。
對此,我部積極組織推進“共同締造”行動,已經開展的工作包括:制定完整社區建設標準;印發《關于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意見》;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社區足球場建設、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等工作。
下一步在建設完整居住社區時,可以采取5項舉措:
合理確定規模(0.5~1.2萬人);落實建設標準(各地結合實際細化深化標準);補齊既有居住社區建設短板(因地制宜);確保新建住宅項目同步配套設施;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組織、業主參與、企業服務”的居住社區管理機制),提高物業管理覆蓋率,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目標是到2025年,街道所屬社區的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應達到60%以上。
文林峰
針對加快新基建、發展信息化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楊保軍
第五項重要任務是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
國家-省-市聯動的城市信息模型框架
整合全要素信息、多維度空間信息模型數據及城市運行感知數據,構建全面覆蓋、統一完備的城市基礎數據庫,形成城市規建管一體化的數字底版,推進CIM平臺與城市大數據中心、城市大腦等數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升電子政務、行業服務效能。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協同發展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
上海市深入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上海市深入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目前已經形成了市、區、街鎮三級城市運行管理平臺,涵蓋了市、區、街鎮、居委會和村委會4個管理層級,管理范圍已覆蓋全市6300多平方公里。
上海還充分發揮了基礎平臺作用,將非涉警信息全部納入統一的“運管服”平臺(涉警信息由公安部門統籌管理),有關部門涉及市區街三級聯合管理的事項,可通過平臺進行指揮、調度、處置及考核。這種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學習。
文林峰
過去我國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下一步結合城市更新行動要重點解決什么問題?
楊保軍
第六個重點任務是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這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要摸清底數,合理確定改造內容;健全機制,合理共擔資金;完善配套政策,尊重居民意愿。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老舊小區21.9萬個,涉及居民3800萬戶、住宅建筑面積31億多平方米。2019、2020年共安排中央補助資金1400多億元,支持各地改造老舊小區5.9萬個,惠及居民1100萬戶。2021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5.3萬個,共安排中央補助資金830億元,涉及居民900萬戶以上。
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群眾、市場參與度不高,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不完善,在項目審批、金融、土地等方面支持政策還不適應改造需要,要探索可持續改造機制。
下一步要完成好2021年改造目標任務(5.3萬個);總結推廣可復制政策機制和典型經驗做法;抓好實施,注重安全質量,確保成效;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水電氣信等基礎設施,有條件的加裝電梯,配建停車庫,完善菜市場、便利店等各類設施;加強小區及周邊地區的聯動改造,利用閑置土地、房屋配建社區養老、托幼、醫療、助餐、保潔等服務設施;統籌謀劃“十四五”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科學確定改造目標,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層層下指標、不盲目攀比、不舉債鋪攤子。
文林峰
城市安全、城市風險防控日益重要,特別在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上,下一步的重要舉措有哪些?
楊保軍
第七個重點任務是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
要用統籌的方法、系統的思維解決城市內澇問題。一是統籌區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城市建設,全面實施生態修復和功能修補工程;二是統籌城市水資源利用和防災減災,全面實施全域海綿城市建設工程;三是統籌城市防洪和排澇工作,全面實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補短板工程。
河流兩岸緩沖帶示意
重點有以下幾項舉措:
一是根據水需求增加水空間
恢復和增加河湖濕地面積,重點提升大江大河流域的湖泊調蓄能力。拓展河流緩沖帶,退讓河流兩岸洪泛區,減少堤防束水;保留蜿蜒性,減少裁彎取直。
二是提升調蓄能力
分類管理和建設蓄滯洪區,確保蓄滯洪區有效運用;在嚴重缺水城市謀劃和建設一批城市蓄水工程。
三是建立水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區域、流域政策體系
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流域水資源特點和開發利用情況,制定差異化的區域流域水資源保護和利用機制。
四是建設海綿城市
建設城市蓄水設施;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資源;恢復和連通城市河湖水系濕地;增加城市透水能力。沿江城市濱水公共空間可以探索彈性利用模式,分級設防,雨旱兩宜,水進人退,水退人進。
新加坡碧山公園河道修復是一個成功案例,人工渠化的河道恢復成自然河道后,城市韌性大大提升,生物多樣性增加30%。水空間具有多重功能,不只是防洪排澇,要重視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水生活、水文化。
福州水系統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效,并在實踐中實施了系列機制創新。在2017年,整合福州市建委、水利、城管委三大涉水部門,以及各部門分管的市內河引水管理所、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市內河管理處、市城區水庫管理處、閩江下游管理處沿江閘站等,成立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通過整合管水權限,統籌調度全城上千個湖、庫、泵、閘、站,實現了市區“廠網河”一體化管理。目前,城區排水防澇應急處置效率提高50%,內河調蓄效率提高30%。福州城區內河水系治理和內澇防治,也從“九龍治水”轉向“統一作戰”。
文林峰
對于城市更新行動的具體實施內容很多,過去各地也有很多實踐探索,根據您的經驗,對于未來發展方向以及指導各地工作,您有哪些具體建議嗎?
楊保軍
毛主席說:“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關于情況的通報》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首要的是理解準確。
?。ㄒ唬W術術語(城市更新)≠政策術語(城市更新行動)
前者是戰術,后者是戰略;前者針對特定對象、特定問題,后者著眼國家發展全局,針對整個城市;前者注重問題導向,后者注重結果導向;前者局部改善,后者整體提升;前者是傳統建設方式,后者倒逼轉型。
?。ǘ┮酝呐f城改造實踐≠即將實施的城市更新行動
以往的棚改、危改、舊改、有機更新、保護利用等實踐與城市更新行動有聯系也有區別,其內涵、范圍、模式、標準、目標、政策、機制等都有差異。
?。ㄈ┏鞘懈滦袆影媪刻豳|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
概括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黨中央科學研判我國城市發展新形勢、著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采用新方法、嘗試新標準、探索新機制、尋找新模式、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實際上,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就是新階段做好城市工作的總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講到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我們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要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立足國情,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
框定總量:即研究中國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戰略、城市化水平、人口布局;限定容量:即城市規模要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城市單體規模不能無限擴張;盤活存量:即存量提質改造,增效增值;做優增量:即增量結構調整、布局優化;提高質量:即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ㄋ模嵤┏鞘懈滦袆?,要統籌謀劃,有序推進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二要系統梳理評估;三要科學規劃計劃。
?。ㄎ澹┑拙€約束
一要保護自然生態;二要傳承歷史文化;三要慎拆既有建筑;四要強化密度管控;五要加強高度管理;六要注重風貌引導。
文林峰
下一步,我部對于城市更新方面還有哪些重要舉措?您對城市更新行動的未來有什么期望?
楊保軍
下一步有一些重點工作要積極穩妥推進,具體如下:
一是以城市體檢評估為抓手,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二是出臺文件《關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三是制定和發布城市營建要點(明確底線約束,設立指標引領,倒逼城市轉型)。
四是選擇一批城市試點,摸索、總結、推廣成功經驗。
五是支持地方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的政策、機制、規范、標準等方面的探索創新。
六是推動政銀合作。
我們期待,通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城市建設方式與發展方式能夠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既要提質增效,開創未來,又要留住根脈,記住鄉愁。
文林峰
非常感謝您為我們作了全面系統的解讀,特別是結合優秀范例闡述了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舉措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相信您的精彩解讀一定對各地建設主管部門領導和相關行業從業人員正確理解文件精神,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貫徹落實城市更新行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友情鏈接
LINKS
TOP
公眾號二維碼
TOP